預制樁和灌注樁的區(qū)別
預制樁和灌注樁的區(qū)別
一、預制樁
1、預制砼樁可在工廠集中生產,也可在場地四周預制。單節(jié)長10米左右。
2、樁的單位面積承載力較高。由于其屬擠土樁,樁打人后其四周的土層被擠密,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
3、樁身質量易于保證和檢查;適用于水下施工;樁身砼的密度大,抗腐蝕性能強;施工工效高。因其打人樁的施工工序較灌注樁簡單,工效也高;
4、預制樁單價較灌注樁高。預制樁的配筋是根據(jù)搬運、吊裝和壓人樁時的應力設計的,遠超過正常工作荷載的要求,用鋼量大。接樁時,還需增加相關費用;
5、錘擊和振動法下沉的預制樁施工時,震動噪音大,影響四周環(huán)境,不宜在城市建筑物密集的地區(qū)使用,一般需改為靜壓樁機進行施工。
6、預制樁是擠土樁,施工時易引起四周地面隆起,有時還會引起已就位鄰樁上浮。
7、受起吊設備能力的限制,單節(jié)樁的長度不能過長,一般為10余米。長樁需接樁時,接頭處形成薄弱環(huán)節(jié),如不能確保全樁長的垂直度,則將降低樁的承載能力,甚至還會在打樁時出現(xiàn)斷樁。
8、不易穿透較厚的堅硬地層,當堅硬地層下仍存在需穿過的軟弱層時,則需輔以其他施工措施,如采用預鉆孔等。
9、預制樁的適用條件:①持力層上覆蓋為松軟土層,沒有堅硬的夾層;②持力層頂面的土質變化不大,樁長易于控制,減少截樁或多次接樁;③水下樁基工程;④大面積打樁工程。由于此樁工序簡單,工效高,在樁數(shù)較多的前提下,可抵消預制價格較高的缺點,節(jié)省基建投資;⑤工期比較緊的工程,因已在工廠預制,縮短工期。
二、灌注樁
1、灌注砼樁是用樁機設備在施工現(xiàn)場就地成孔或采用人工挖孔,在孔內放置鋼筋籠。
2、適用于不同土層;
3、樁長可因地改變,沒有接頭。
4、僅承受軸向壓力時,只需配置少量構造鋼筋。需配制鋼筋籠時,按工作荷載要求布置,節(jié)約了鋼材;
5、單樁承載力大;
6、正常情況下,比預制樁經濟;
7、樁身質量不易控制,輕易出現(xiàn)斷樁、縮頸、露筋和夾泥的現(xiàn)象;
8、樁身直徑較大,孔底沉積物不易清除干凈,因而單樁承載力變化較大;
9、一般不宜用于水下樁基。
灌注樁和預制樁的優(yōu)缺點分析
灌注樁:直接在樁位上用機械成孔或人工挖孔,在孔內安放鋼筋、灌注混凝土而成型的樁。灌注樁按成孔方法分為鉆孔灌注樁、沉管灌注樁、干作業(yè)鉆孔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等。與預制樁相比,灌注樁具有不受地層變化限制,不需要接樁和截樁,適應能力強,受力相對較穩(wěn),抗壓又抗拔,振動小、噪聲小等特點。由于其既不存在擠土負面效應,又具有穿越各種硬夾層、嵌巖和進入各類硬持力層的能力,樁的幾何尺寸和單樁的承載力可調空間大。因此鉆、挖孔灌注樁使用范圍大,尤以高重建筑物更為合適。缺點:灌注樁造價大,工藝復雜,工期相對長,基礎和上部結構施工有時有間斷;但這類樁都存在樁底沉渣(虛土)無法清理干凈的突出問題,因而制約了其承載能力和工程質量的穩(wěn)定性
該工藝大體可分為4種:
1)鉆孔后預埋灌、溢漿管,澆好樁身混凝土后把水泥漿液直接注入樁底土體中,漿液與樁底沉渣、樁底周圍土體混合凝固成高強度的“混合體”,即所謂的開式灌漿。
(2)鉆孔、預埋管、澆筑樁身后把水泥漿注入樁底預制的彈性良好的腔體內,隨著灌漿壓力和漿量的增加,彈性腔體逐漸膨脹、擴張,在樁底下土層中形成高強度的“結合體”,即所謂的閉式灌漿。
(3)人工挖孔后預埋導管,澆好樁身混凝土后,用鉆機沿導管鉆入樁端土隨后灌漿,此法在樁基有缺陷需進行處理時也適用。
(4)鉆孔后立即灌漿并振搗,后澆筑樁身混凝土。
預制樁工廠生產分為鋼樁和混凝土樁兩種,常用的有混凝土實心方樁、混凝土空心方樁和預應力混凝土空心管樁,鋼樁主要有鋼管樁和h管樁。與灌注樁相比:預制樁生產成本低,配筋率很小,節(jié)約鋼材,空心樁很環(huán)保,直徑小比表面積大,單方混凝土的承載力很大,施工簡單,技術難度相對低,工期短,工程能連續(xù)施工;在松散土和非飽和填土中則是正面的,會起到加密、提高承載力的作用。缺點:預制樁的擠土效應在飽和粘性土中是負面的,會引發(fā)灌注樁斷樁、縮頸等質量事故,對于擠土預制混凝土樁和鋼樁會導致樁體上浮,降低承載力,增大沉降;擠土效應還會造成周邊房屋、市政設施受損;該樁不能用于抗水平荷載,在預應力鉸線或填心強度足夠的情況下可用做抗拔樁。部分地區(qū)預制實心方樁才有生產,但由于價格較貴,區(qū)域限制,運輸和施工等原因在連云港港等相近地區(qū)未得到推廣。預制樁的優(yōu)點我們就不必過多介紹,工程上選用他固然是看重了這些。但預制樁的缺點而引發(fā)的工程事故屢見不鮮。自從上?!皹堑沟健?因為管樁的抗剪能力差,不能用于抗較大水平荷載;建筑兩側存在堆土高差產生土壓力,而導致基礎的樁體剪切破壞)以來,雖然全國各地尤其軟土地區(qū)對管樁的安全性頗為重視
2010年設計的連云港市贛榆縣某商住樓,建筑面積3.6萬平方,3棟主樓地上18層,與4層裙房連為一體。地下一層。樁基礎采用兩節(jié)直徑500的高強預應力管樁,有效均為22m??倶稊?shù)為574顆。工程樁打完之后,對樁身進行檢測,終檢測發(fā)現(xiàn)381顆樁為四類樁,大部分樁為不合格。后來采用攝像探頭方法,發(fā)現(xiàn)基本均為上下兩截樁在焊縫處斷塊而破壞。見以下圖片。結合本工程問題分析原因為:a.樁基施工單位未按圖集采取滿焊,而是采用點焊或甚至不焊,直接導致接樁部位極為薄弱;b.飽和土中預制混凝土樁擠土導致樁體上浮,因上下接樁周邊土對它的握裹力不同和焊縫的處脆弱而導致此次安全事故。雖然終采取相應措施處理,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財力、人力和延誤工期的代價。2009某開發(fā)公司在連云港市新浦區(qū)開發(fā)一棟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24層91m高的辦公樓,樁基礎采用兩節(jié)直徑550的高強預應力管樁,有效均樁長為28m,總樁數(shù)為224顆。采用筏板下方形滿堂樁,樁間距4d為2.2m,因樁身混凝土抗壓強度和建筑荷載,樁間距按規(guī)范要求的4.5d不能滿足承載力要求,故布置的樁較密集。由于施工隊和甲方對工期要求高及施工隊對這種高層滿堂布樁的施工經驗不足,待樁施工結束后通過觀測,樁上浮量達18cm,一般都在10cm左右。采取復打(再次錘擊)基本沒有任何效果。后來通過檢測,即使上下兩節(jié)樁未脫離,承載力也滿足要求,但是還是留下一定安全的隱患。經驗的積累這些年施工已經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控制打樁速度,從中間向兩端打,跳打,打應力釋放孔等措施,均可減小樁上浮問題。如今100m左右的建筑(100m以上已不允許采用預制樁)滿堂樁的上浮基本能控制在5cm及以下。灌注樁和預制樁主要由于施工原因并結合管各自的特點選用,在這里只是要說明,由于預制砼空心樁自身的缺點再結合人們的經驗不足或施工質量問題均有造成質量安全隱患,故大家對預制砼空心樁選用和施工要更加的注意。